2011年 中國石油石化業安全事故為何飆升

                    [加入收藏][字號: ] [時間:2012-02-13  來源:國際石油網  關注度:0]
                    摘要: 2011年 中國石油石化業安全事故為何飆升 較之2010年,2011年包括中國在內全世界石油石化行業發生的惡性事故數量,以及造成的損失危害大大增加。產業要安全,必須有效封堵監管制度存在的漏洞。 ...



                    2011年 中國石油石化業安全事故為何飆升

                    2011年 中國石油石化業安全事故為何飆升

                        較之2010年,2011年包括中國在內全世界石油石化行業發生的惡性事故數量,以及造成的損失危害大大增加。產業要安全,必須有效封堵監管制度存在的漏洞。

                        盡管2010年4月美國墨西哥灣漏油事故已經蓋棺論定,并使美國海洋油氣勘探開發的安全系數得到了提升,但是,全球石油石化產業鏈上存在的安全漏洞依然沒能得到有效封堵,惡性事故還是頻發,環境還在受到傷害。盡管墨西哥灣漏油事件使美國得到了BP公司210億美元的巨額損害賠償,但BP公司與事件相關方賠償責任分擔的博弈還在繼續,并又激發了其他資源國對跨國石油公司曾經的環境損害賠償的追索動力。就因如此,筆者曾在2011年初特別撰文追問“中國的‘墨西哥灣’安全嗎”?但余音未消,中國的渤中34-1、蓬萊19-3等海上油田、延長石油集團的管輸系統就連續發生了十多起漏油事故!難道我們真就不能防患未然或防微杜漸嗎?

                        傷痕累累的石油石化業

                        2010年被媒體廣泛關注的全球惡性石油石化事故約有60起、死亡94人、受傷297人。一年過去后,2011年被媒體廣泛關注的全球惡性事故竟增加到了268起、死亡392人、傷亡1373人、失蹤187人。近兩千人的傷亡、數十億美元的直接經濟損失和上百億美元的環境負債應該足以讓人們去重新審視我們今天的行為了。

                        2011年全球(不包括中國)油氣產業各類事故發生了89起,共造成了243人死亡、139人受傷和187人失蹤。其中,死亡和失蹤事件集中發生在對管道和儲油罐的盜采和恐怖襲擊中。從事故發生的產業部位看,管道、煉油廠、鉆井平臺和儲罐事故排在前三名,分別占總統計數據的46.07%、28.09%和11.24%。從事故性質分類看,恐怖襲擊排在第一位,占總事故的37.08%,違規施工占34.83%,因設備老化管理不善引起的事故占16.85%?植朗录斐傻氖鹿手饕性诎⒗旱谋狈呛椭袞|國家,且主要襲擊對象是油氣管道等儲運設施。

                        從事故高發的國家看,美國發生各類事故22起、埃及10起、伊拉克8起、伊朗5起、日本和敘利亞各4起。它們近乎占到了全球事故總量的六成。在美國,老化和違規施工一直是發生各類事故的主要原因。日本則是因為地震的不可抗力造成了石油石化企業的惡性事故。埃及、伊拉克、伊朗和敘利亞的石油設施則頻頻受到恐怖襲擊的破壞。它們不僅造成了巨大的直接經濟損失和環境污染,而且還凸現了產油國社會動蕩對全球供需格局的影響,以及給國際油氣資源直接投資帶來的風險和避險產品、避險需求的增加。除此之外,2011年美國和墨西哥突發的外部供電系統故障還造成了3起煉油廠緊急停車事故。這些事故不僅衍生出了非正常燃燒的廢氣排放,造成了環境污染,而且改變了原有地區的成品油供需格局,催生出了美國“能源獨立”的成品油凈出口偽命題。

                        在中國,2011年石油石化產業共發生各類事故179起,事故共造成149人死亡、1234人受傷和5人失蹤。其中,死亡最多的集中在化工管道等設施的爆炸、城市天然氣管道老化、儲氣罐違規維修和儲油罐違規拆借等事故中。從事故高發部位看,化工產業、各類型管道和石油儲罐事故排在前三名,發生事故的頻率分別是36.87%、28.49%和24.58%。從事故性質分類看,違規操作造成的事故占事故總數近60%的份額,第三方盲目施工等外力給石油石化企業造成的事故占到17.88%,設備老化管理不善造成的事故也占到了13.97%。其中,石油長輸管道被打孔盜油所造成的事故占管道事故近1/4,且環境污染損害最大。

                        從化工產業事故統計看,國內化工產業共發生了66起事故,死亡72人、傷957人、失蹤2人。死傷人數占全球事故統計總量的一半以上,且平均單起事故傷亡人數(15.62人/起)超過全球平均水平(6.34人/起)的一倍以上,凸現了我國化工企業事故對人員生命安全的威脅程度。其中,化工廠爆炸事故占總事故的42.42%、泄漏事故占37.88%、倉儲和運輸事故占16.67%、管道事故占3.03%。從引發事故的原因看,自然災害造成的事故占總事故的7.58%,管理不善和設備老化造成的事故占9.09%,其他事故基本上都是違規施工、違章操作所致。從發生事故的企業性質看,90%以上的事故都發生在規模較小、管理能力薄弱且對地方政府財政收入有一定貢獻的中小民營企業或地方國企。

                        從中國事故地域分布的情況看,山東、陜西、廣東、四川分別排在前四位,河北和江蘇并列第五名。僅六省事故就占全國事故總量的55.31%,分別占14.53%、12.29%、7.82%、7.26%和6.7%。從石油產業事故分布的地域看,陜西占18.58%、山東和廣東各占10.62%、四川占7.08%、河北和遼寧各占6.19%、吉林占5.31%。僅這七個省的石油事故就占全國石油產業事故總量的64.6%。從化工產業事故分布的地域看,山東占31.11%、江蘇占15.56%,四川、河北和浙江分別占11.11%。五省事故之和占到全國化工產業事故總量的80%,凸現了沿海GDP大省在安全生產管理上的疏忽和中部地區為了追求GDP對石油石化產業安全生產管理上的懈怠。

                        原因研讀

                        事故觸目驚心,傷害還在繼續。是什么導致了事故的發生?

                        從產業經營模式選擇上看,全球化和產油國對上游儲量資源的國有化,導致了國際石油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驅使著跨國石油公司不斷地以追求規模最大化、全產業鏈無縫化、低成本擴張經營等模式作為企業的經營策略,并試圖以此迅速形成市場競爭或壟斷的撒手锏。但在這一過程中,不少企業沒有形成石油石化項目運營可操作的,由高水平的質量標準、技術標準和管理標準所支撐的安全經營邊界作為企業安全生產經營的錨。在沒有安全經營邊界這一核心內控指標的情況下,盲目地選擇經營模式和壓縮施工單位的生產經營成本,特別是大量削減安全成本的支出,就必然會為生產埋下不安全隱患,最終導致惡性事故頻發。這種情況不僅美國、產油國有,在中國也依然存在類似性質的問題。因此,事故就特別容易發生在那些缺乏質量標準、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和不掌握自己安全經營邊界的中小民營企業和地方國企身上。

                        從安全生產監管制度上看,美國等發達國家更擅長和愿意使用價格型的管理工具,即通過違法違規罰款的價格進行管理,以提高違法違規成本來震懾和預防違法以及通過追訴違法損害賠償來修復違法后果。如美國《清潔水法》將漏油罰款金額確定在每桶1100美元至4300美元間。單位罰款額度達到原油價格的數十倍。只要肇事企業能夠承擔得起“傾家蕩產”式的重罰,政府自然“愿意”拼命地收取罰金,數錢數到手軟。結果,高額違法損害賠償率的變現確實提高了美國墨西哥灣油氣勘探開發的安全系數。

                        中國監管部門習慣使用缺少價格的數個行政命令進行監管,即使用數量型的監管工具。如在蓬萊19-3油田 漏油事故發生后,政府監管部門做的大部分監管工作是約談、斥責、下達行政“兩個徹底”“三個停止”等指令和要求其他企業吸取教訓等形式上的監管。在實質監管上,我們的監管部門由于缺少專家型技術官員,又缺少獨立的第三方監管機構,不能在事前、事中和事故發生后,立即判斷出事故的危害程度、預警方式、處理方案等進行有效的實質監管和決策。于是,給一些企業和地方政府官員預留了追求局部利益最大化的空間。當然,就因如此,跨國石油公司也自然會從中獲得最大的便利。

                        封閉風險敞口

                        綜觀國內石油石化企業,客觀地講,無論是技術儲備,還是質量、技術和管理的三大管理標準體系,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相對薄弱的地方,特別是地方石油石化企業和民營石化企業。所以筆者認為,若扣除第三方施工外力造成的事故后,中海油中石油的事故風險點在煉化,而中石化的事故風險點在上游鉆探開發業務上。海洋油氣勘探開發、油氣儲運是三大石油公司共同要重點關注的風險點。對于第四大石油公司—延長石油集團,從其近幾年的事故發生頻率、性質、分布和對環境負債的情況看,其風險點的密集程度和風險變現的環境負債應該引起其省政府的高度關注。對于事故總量和化工事故排位均為第一位的山東地區,更應引起省政府對非國企安全生產的重視和監管責任的增加。

                         從微觀層面看,國內相關企業當下重點抓的工作應包括:徹底清理和清除地下已報廢的油、氣和化工管道;替換老化和技術標準未達標的管道;通過技防和人防的手段杜絕在油氣管道上打孔盜采事件;認真貫徹原油儲油罐保溫操作安全條例和化工、成品油罐車行車安全條例;依標準強化對煉化和化工裝置密封件、閘門、管道、接頭及反應釜等各部位的老化檢測和更換工作;儲備必要的斷電、自然災害應急裝備和技術;優化和確定企業的安全經營邊界和施工方案;杜絕打著推廣高科技的名義又不經整體技術經濟評價的新技術盲目地用于現有油氣生產過程中(如康菲公司蓬萊19-3油田的漏油事故)。

                        從宏觀的國家監管層面看,市場經濟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制度經濟。沒有可操作的制度或制度有缺陷,企業就會趨利避害,把各種事故風險轉嫁給社會。這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共性問題。所以,企業社會責任缺失的問題其實也是市場制度缺陷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就應該將杜絕發生災難性環境事故作為立法、執法的終極目標。為此,應抓緊建立、健全有效的監管體系和制度。如構建價格型的監管工具,減少數量型行政指令,以及構建第三方監管制度、技術官員制度、各工程工藝環節安全評估制度、監管裝備政府招標研發采購制度等。

                         從國際化經營角度看,未出筆者前文《中國的墨西哥灣安全嗎?》的預期,資源國已經開始加大了對跨國石油公司環境損害賠償的追索行動。2011年2月,厄瓜多爾當地一家法院做出裁決,責令美國石油業巨頭雪佛龍公司支付86億美金巨額罰款,為其向該國亞馬孫地區傾倒廢料的行為承擔責任。同年11月21日,巴西環保監管機構宣布對美國石油巨頭雪佛龍公司處以2750萬美元的罰金,以處罰其在巴西里約州海域的原油泄漏事故……

                        從這種趨勢看,如果我們還不能有效地封堵自身生產經營過程中的風險敞口,走出去參與國際市場經營的風險會巨大;如果還不能有效地封堵監管制度存在的漏洞,引進來的跨國公司同樣會給國內帶來巨大的風險。所以,石油石化產業要想安全,首先要立即封堵現有制度的風險敞口。
                      [復制 收藏
                    ]
                    關于我們 | 會員服務 | 電子樣本 | 郵件營銷 | 網站地圖 | 誠聘英才 | 意見反饋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網 版權所有
                    京ICP證080561號 京ICP備05086866號-8 京公網安備110105018350
                    无码福利网站永久在线观看,尤物视频在线看网址,东北老熟妇乱子xx性,五月天视频狼人视频亚洲